发布时间:2025-10-17 11:22:06    次浏览
北京时间10月10日17时45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来自哈佛大学的OliverHart和麻省理工大学的BengtHolmstrom,以表彰两人在契约理论方面的贡献。 据外媒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日上午11时45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Holmström)荣获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对契约理论做出的贡献。据悉,两人将均分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声明说,社会的许多契约包括诸如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保险公司与车主、公共机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鉴于这些关系常常会带来利益冲突,契约必须被合理设计,以确保各方能够采取互利的决定。今年的获奖成果发展了契约理论,两名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来分析契约设计中的许多不同问题,如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保险自付额与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门私有化等。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次颁奖,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评委会包括5名到8名成员。每年评委会从世界各地收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有200个到300个。在经过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后,评选结果在10月的某个星期一公布。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向经济学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业内观点普遍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经济分析的某些特点和趋势,从新的度重新观察经济体系的新方法,这其中包括信息经济学、人类资本、博弈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等等,这些特点和趋势反映了经济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已经远远超越了通常所认为的基于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传统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地拓展经济学的边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行为人的动机,激励市场运行的逻辑,经济发展的机制。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个人介绍、学术人生 奥利弗·哈特出生于英国,现年68岁,197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以及剑桥丘吉尔学院研究员。1993年以来任教于哈佛大学。2000年到2003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系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涉及微观经济理论、数理经济学、企业理论与组织、合约理论、企业的财务结构、法学与经济学。哈特教授在企业理论上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与格罗斯曼(Hart&Grossman,1986)以及与穆尔的论文(Hart&Moore,1990)奠定当代企业理论的基础,并为企业理论确立了一个基于不完全合约理论的分析框架。他的《企业、合约与财务结构》(1995)已是企业理论的经典教科书。自2006年起,奥利弗·哈特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学术顾问。他关注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和法律经济学等研究领域,是合同理论、现代厂商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专著《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是其代表作,书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本特·霍斯特罗姆1949年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目前任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特·霍姆斯特罗姆是一位知名的微观经济学家,他最知名研究领域为契约和激励理论,特别是将相关理论用于公司,企业治理及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问题的研究。他拥有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和芬兰汉肯经济学院的名誉博士学位。他被授予2012年法国央行-图卢兹经济学院颁发的货币经济学和金融学高等奖,2013年获得斯蒂芬-罗斯金融经济学奖,2013年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颁发的量化应用创新奖。 契约理论是什么? 资料显示,“契约理论”是研究在特定交易环境下来分析不同合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往往需要通过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建立模型来分析并得出理论观点。由于现实交易通常具备复杂性,很难由统一的模型来概括,由此形成了从不同侧重点来分析特定交易的契约理论学派。“契约理论”也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分支之一,一直处于不停的整合过程之中。诺贝尔官网对此也有所解释:“契约理论”是用来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的:诸如学校、医院和监狱这样的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教师、医生和狱卒应该拿固定工资,还是绩效工资?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多少来自奖金,多少来自认股权?那么,契约理论的研究者们为何能够斩获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解释获奖原因时,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皮尔·斯特伦姆伯格表示,现代社会契约无处不在,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小到个人借贷的贷款合同,员工的雇佣合同,大至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甚至是国家之间签订的贸易合作协议。这些都是契约的一种形式,而正是因为契约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及霍姆斯特罗姆对契约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才显得至关重要。他们对契约理论的发展被广泛的运用到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合并等领域,甚至可以为国家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基础。 “契约理论”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外媒报道称,“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分支之一,一直处于不停的整合过程之中。诺贝尔官网指出,“契约理论”是用来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的:诸如学校、医院和监狱这样的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教师、医生和狱卒应该有固定工资,还是绩效工资?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多少来自奖金,多少来自认股权?科斯开创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河,在他的理论中,他将企业理解为一种不同于标准的市场交易的契约。在科斯之后人们对契约理论的研究按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委托-代理理论,其核心是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代理人“说真话”和“不偷懒”。这个机制认为可以将所有的可以预见到的或然事件都涵盖在其中,是一个不需要再谈判的完全合同,因而这些理论也被称为“完全契约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为阿尔钦、莫里斯、格罗斯曼和张五常等。第二个方向是威廉姆森和哈特等人提出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而完全契约理论把参与博弈的各方当事人放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处理,把所有的交易和生产关系抽象为一种契约关系。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假设中,在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完全理性的委托人总是可以设计一个最佳契约,该契约充分考虑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或然状态,并能够无成本的被第三方强制执行。在完全契约理论下通常认为产权结构和权威是不重要的,因为通过契约安排总是可以实现最佳效果。在完全契约理论下,虽然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在当事人能足够的理性预计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设计出恰当的合同,并且这些合同就算是不能得到自我执行,也能在第三方的干预下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就并没有触及契约的本质,即企业是凭借权威来配置资源的特殊组织。同时我们无法知道企业的契约关系与其市场的契约有什么区别,我们也就无法知道哪些交易应该纳入到企业中,而哪些交易应该在市场中完成,即无法确定企业的边界,这些也是完全契约理论不足之处契约理论?这可能听起来没那么令人兴奋,但这一理论是经济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至关重要。看起来契约理论无非是研究保险索赔,薪资,财产权这些微观领域的问题,没什么兴奋的,可这些恰是现代经济的基本构成——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由无数的契约搭建而成的。而人类相互合作的最大障碍,就是大家利益不同。在现代社会,即使利益冲突不能通过契约完全解决,也可以减缓许多。契约理论获奖符合该奖项的一贯风格:关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主流,用专业经济学人士的眼光认识世界,而与现实经济热点和经济波动无关。契约是一种如此强大的工具,要理解贸易是一种对价关系,交易永远涉及双方利益的权衡,契约理论是十分基本的。简单来说,现代经济就是由无数的契约构成的。契约关系是商品经济社会中一种自由,平等与守信的精神。说白了,就是“诚信”。没有契约关系,也就没有契约精神,更不用提“诚信”理念。Hart和Holmström两位教授的新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关系非常有价值,二位的理论还涉及到一些契约设计中的漏洞。案例如下:类似学校,医院,甚至监狱这种公共服务的提供机构,应该是公共所有,还是私人拥有?老师,医疗工作者,以及监狱狱监,他们到底是应该拿固定工资,还是按照工作表现拿工资?经理人分红或是股权激励这些激励方案到底多少是好?契约理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股东与高级经理人;雇主与员工;保险公司和车主;公共机关和供应商等等。这些关系都牵扯到契约,简单说就是合同。有合同,就有利益的纷争,签订一个完美的契约,是保证合同双方达成互利目的的基本条件。 三个小例子说明为什么契约关系如此最重要 案例1:CEO该怎么拿薪水?在上世纪七十年底末,Bengt Holmström就研究过公司的资方(例如公司的股东)如何为公司的代理人(例如公司的CEO)设计一个最佳契约。这样一个契约应该仔细考量“风险”和“激励”之间的平衡,将代理人的薪水和公司表现挂钩。这牵扯到很多现实问题,和你我相关:■雇员不仅应该靠薪资被激励,还应该受到潜在升职机会的激励;■在一个团队中,一些混日子的员工可能因为其他人的努力而受益,如何给员工们更合理的报酬?■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过度强调短期的现金流表现,他在公司治理中可能就会忽略公司长期的健康表现。如何激励CEO更多为企业长期健康考虑?■一家公司的股价反映出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因素,有些因素是再有能力的CEO们也控制不了的,所以,如果仅仅将高级经理人的待遇和公司表现挂钩,结果可能是让他们仅仅因为好运气受到褒奖,因为坏运气受到惩罚。案例2:车险该全赔么?在保险领域,如果你投了车险,一般来说你都不可能被全额赔款。假设车祸发生纯属偶然,当然这时如果车主有一个全险,可以免除所有损失,那必是极好的。但是请注意,全险涉及到一个“道德风险”:如果每一位司机都有全险作为保障,大家开车时可能就没那么小心谨慎。车险中涉及的契约关系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第一,利益冲突。如果我们都很小心,全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现实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天使;第二,考量因素。不是车主所有的举动都会被注意到。假设保险商看得到车主所有粗心的行为,那他们就可以选择对一些纯粹的意外做出全部理赔,而不是那些因为车主的粗心行为酿成的车祸。但这在现实中做得到么?案例3:学校和医院应该私有还是公有?一个公共服务机构(例如学校、医院和监狱)的CEO可以做两种性质的投资:一种投资可以直接提升服务质量;一种投资是用来减少提升质量需要的花销。这两种投资看起来都很有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投资很难在合同中得到体现。所以,如果一家政府公共机构聘请一个经理人来做日常运营,那么这位经理人可能根本没有任何动力做任何一种投资。因为政府很难对这样的努力做出奖励。但是,如果由一个私人承包人来提供服务,他们就会对上述两项投资都很有动力。所以,是公有化还是私有化,判断标准不仅是运营成本的减少,还有服务质量获得了多少程度的提升。之前,美国曾经取消私有监狱的运营资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是“成本”,而是私有监狱的条件要比公立监狱恶劣的多,也就是在“质量提升”这个环节远达不到标准。来源:经济的常识,综合华章经济金融、经管之家论坛及网络等声明:非常感谢原作者的分享!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阅读经典,体会经典,传承经典,传递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涵养。 关注公众号:genqianzhai(长按可复制),或者点击文章右上角的蓝色文字“艮谦斋”关注。欢迎诸位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如果您想将这些资讯分享给朋友,只要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即可。您及您的朋友也可以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加关注或者推荐给朋友,只需轻轻一点就能掌握业界最新最专业的资讯。当然,您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直接关注: